位置:问答吧 > 科普 > 孟浩然鹿门歌事件?

孟浩然鹿门歌事件?

问题描述:

孟浩然鹿门歌事件?

1个回答 2024-07-26 20:46:49

精选答案:

孟浩然


山寺钟鸣昼已昏,渔梁渡头争渡喧。


人随沙岸向江村,余亦乘舟归鹿门。


鹿门月照开烟树,忽到庞公栖隐处。


岩扉松径长寂寥,唯有幽人自来去。


诗文解释:


山寺里的钟声响起,天色已经昏暗,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。


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,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。


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樹影。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。


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,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。


词语解释:


鹿门山:旧名苏岭山。建武中,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,刻二石鹿夹神庙道口,俗因谓之鹿门庙,后以庙名为山名,并为地名也。——《襄阳记》


昼已昏:天已黄昏。


渔梁:在湖北襄阳城外污水边。


鹿门:山名,在襄阳。孟浩然在山中建有别居。


庞公:庞德公,东汉襄阳人,隐居鹿门山。《后汉书·逸民传》载:“庞公者,南郡襄阳人也。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,不能屈,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,因采药不返。”


岩扉:岩洞的门。


幽人:隐士。指庞德公,也是诗人自指。


诗文赏析:


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的岘山附近,汉江西岸,名为“南园”或“涧南园”。鹿门山在汉江东岸,与岘山隔江相对。汉江隐士庞德公,因拒绝征辟,携带家眷,隐居于鹿门山,因此,鹿门山便成了隐居圣地。


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在岘山南园的`家中,后来,在长安谋仕不遇,游历数年后,决定步庞德公之后尘,隐居鹿门山。但是,只是偶尔去住住,不过是标榜隐居罢了。


诗中描写了诗人夜归时一路所见的景色,抒写了隐者清高的志趣和情怀。本诗自然流畅。笔墨淡雅,景物描写充满了生机,令人倍感亲切。


这首诗一题《夜归鹿门山歌》。孟浩然四十岁后,一度隐居于鹿门山。此诗描述了诗人从岘山附近的涧南园家中,夜归鹿门隐居别墅时一路所见的情景,表达了他悠闲自适的归隐心情。


“山寺鸣钟昼已昏,渔梁渡头争渡喧。”首句写白昼已尽,黄昏降临,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,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,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,次句却表现喧嚣,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,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。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。


“人随沙岸向江村,余亦乘舟归鹿门。”前句承“渔梁”诗意,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;后句承“山寺”诗意,写自己回到鹿门。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,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。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,这又是一个比衬